- · 金融发展研究版面费是多[06/01]
- · 《金融发展研究》投稿方[06/01]
- · 《金融发展研究》期刊栏[06/01]
21金融研究|寻找银行零售“王者”与潜力股(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数据显示,上半年上述20家银行个人贷款增速除个别银行外,普遍低于3%,2家银行不到1%,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负增长。四大行中,仅农业银行达5.1%,其余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述20家银行个人贷款增速除个别银行外,普遍低于3%,2家银行不到1%,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负增长。四大行中,仅农业银行达5.1%,其余3家银行在2.5%左右。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近日则再次重申,将保持战略稳定,发挥零售优势和金融科技优势,聚焦“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个能力建设。
不过,从零售利润指标来看,农业银行与建设银行的差距则在拉大,今年上半年差距达294.79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为238.59亿元、276.39亿元。资产质量是最直接因素,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分别为359.75亿元、0.44%;401.35亿元、0.54%。此外,零售中间业务收入也是拉开二者差距的重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建设银行指标增长相对更为稳健。
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个人存款增速仅为5.52%,与2021年上半年个人存款增速几乎持平。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过去我们强调存款立行,资金来源决定资金运用。今年的形势下,流动性宽松,负债组织比资产组织相对容易一些,变成资产组织、资金运用决定负债增长,这可能也会是趋势性的变化。”
邮储银行今年上半年存款增速在六大行中最低,仅6.45%。邮储银行在财报中称,主要是该行坚持个人存款高质量发展,紧抓市场机遇,拓宽资金源头,大力发展价值存款,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实现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银行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外部变化,不少银行在继续加码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的同时,也进一步改革了组织架构、管理机制,持续向内挖潜。但不确定性下,不少银行零售业务指标不确定性亦在增加。
从利润指标看,表现则大不同。建设银行以1208.46亿元稳居第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位居其后,均超过900亿元,随后为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从增速来看,与去年普遍高增长不同,今年接近半数银行出现下滑,农业银行以59.60%的增速高居第一,南京银行以58.26%的增速居第二位,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增速均为两位数,其余银行或低增长或负增长,其中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为两位数负增长。
从占比看,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占比高达71.95%,其余仅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占比超过50%;建设银行利润占比则高达62.81%,为连续第二年高于50%,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占比超过50%。城商行零售营业收入、利润占比整体看低于六大行、主要股份行。
数据显示,从零售营业收入绝对值来看,工商银行稳居第一,为唯一一家超过2000亿元的银行,四大行中的其他3家以及邮储银行均超过1000亿元,招商银行以975亿元紧随其后。从增速来看,农业银行以超过30%的增速高居第一,总量大有赶超建设银行的趋势;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邮储银行增速均为两位数;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则负增长,增速为-1.09%、-3.35%。
上半年四大行个人存款较去年末的增速均高于9%,农业银行继续保持规模和增速第一位,余额突破14万亿元;除中国银行外,绝对规模均增加超万亿元。
个人贷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信用卡贷款则普遍低增长,不少银行出现负增长。工农中建交邮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的增速分别为-4.94%、3.98%、0.17%、1.57%、-2.38%、-0.18%;股份行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增速分别为1.69%、3.45%、-2.04%、4.43%、-1.37%、-4.2%、0.50%、0.43%、-3.06%。
上海银行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个人贷款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及监管政策影响消费贷款规模下降。从趋势看,6月份复工复产后,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较5月末增长83.81亿元,呈现逐步恢复态势。
农业银行上半年零售营业收入、利润为何均实现高增长,营业收入能否超越建设银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2019年至2022年数据看到,今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利润实现高增长主要是基数贡献,尤其是利润,2021年为负增长。
王良所称负债组织比资产组织相对容易的局面并非今年上半年才出现,尤其是个人贷款领域。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及监管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银行业个人贷款整体增速不断放缓,今年上半年表现尤为明显。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rfzyjzz.cn/zonghexinwen/2022/1018/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