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发展研究版面费是多[06/01]
- · 《金融发展研究》投稿方[06/01]
- · 《金融发展研究》期刊栏[06/01]
“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要有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退而求其次,需要有多个币种在国际贸易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要有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退而求其次,需要有多个币种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发挥作用,维持正常运转。
8月19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与会嘉宾一方面回顾了危机发生的内外部原因、主要受影响国家的应对措施和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在应对危机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围绕当前全球经济主要风险点和化解风险提出建议,呼吁以史为鉴,加强团结与合作,避免冲突与分裂,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与25年前相比,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逐步下降,美国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美国经济实力很难支撑美元的地位,但美国重大货币政策出台仍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戴相龙认为,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应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他认为,亚投行就是很好的尝试,为参与者提供了合作渠道和平台。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赫里萨尔·阿兹里表示,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认识到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危机出现后,中国、日本、韩国都加强了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东盟—中日韩(10+3)也设立了特别机制,加强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对话,这些都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和改变。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
当危机来临时,判定危机的性质十分重要。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6种风险都在积累、都在高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技术性衰退,美国股市处在百年高位,全球政府债务也是如此。在高债务、高股价、高泡沫的情况下,金融体系非常脆弱,政策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特别是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亚洲区域之间的协调,在今天这个时点仍有重要意义。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多国意识到,仅靠自身力量很难防止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是防范危机的有效途径。2000年,第9届东盟—中日韩(10+3)财长会议上,各国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清迈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清迈协议》标志着亚洲货币合作新时代的开始,并在此后取得比较大的进展。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金融合作逐渐失去动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东亚金融、货币合作似乎已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议题。
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25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爆发,波及东亚多个国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场危机暴露了相关国家金融体系的缺陷,促使亚洲国家对经济政策、发展模式、金融体制及产业结构等进行调整。同时也促使国际社会对现行的世界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反思与改革,影响深远。
应加快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增强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抓紧建立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融资制度、现代金融监管制度,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不容乐观,希望二十国集团能够发挥好渠道作用。构建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多边国际金融体系非常有必要。
大阪经济大学教授、原日本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桥亘提出了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的畅想。他认为,数字货币不需要真的印钞,依托各成员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相对比较容易。这一体系可以降低一揽子货币的外汇风险,也有助于各成员国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此外,相关债券还可以扩大亚洲债券市场,融资也可以在亚洲国家之间作为国际公共财务使用,对未来亚洲金融合作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美国重大货币政策出台,都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承受了美元外汇储备投资风险和贬值风险,美国政府金融失信风险蔓延也增添了新的全球金融风险。
(嘉宾观点由记者 禹洋整理)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rfzyjzz.cn/zonghexinwen/2022/0823/1175.html